2008年10月17日 星期五

觀照生命的心,跨越世代落差

跨領域學習週系列報導 【文:陳紹元/藝管所】

『我以後想當比爾蓋茲、我要當小說家!』這是一個保險公司的公益廣告片段。青山綠水之間,原住民的孩子大聲喊出各種夢想。他們未來不只有走上星光大道、走進大聯盟,他們還有很多發展可能,只要多給他們一些資源、多一點栽培。

我們的孩子,訴說偏遠地區的孩子,他們也須要完善的教育資源。林正盛導演懇切的說著:『我希望看見就算是一間破草寮,但是有著好老師,用心的帶領每一個學生學習成長,但也不要這一棟棟只有外表的美麗校園建築,卻沒有足夠的學習資源。』這一段話,直接的道出他的拍片動機,但更深層的動機。卻是心裡面那股源源不絕、那股驅動他拍出一部部動人記錄片的動力,那股觀照生命的動力、那顆柔軟的藝術家之心。

羅竹民老師雖然不是學藝術出身的,但是他們也都俱備有這樣一顆的柔軟之心,看見了人與生命的世界、感受生命所帶來的感動,於是她選擇努力、選擇付出;用心去做、用愛去做,不停歇的努力,傳遞她所感受到的感動。森林小學,我們也可以把它看做這群社會藝術家的作品,就像很多藝術家想透過作品傳達他們自己的理念與想法一般,羅老師她們也嘗試能把生命的感動,傳遞給更多人理解,趨動世界往更真善美的方向前進。

這場短短的講座,三位講者講的都十分精彩,但七年級前段班的我在後方看著這些七年級後段班、八年級的同學們,心中真的感受到一個很大的世代落差。我們這個年代的聽的津津有味,因為我們也還經過一些社會上的重要變遷、雖然比不上老師們世代所走過的風風雨雨精彩。這些社會的變遷,也會趨動著我們更加關心社會、觀照生命。到了現在,更新的一個世代在社會變遷趨緩的過程中,我們該如何鼓勵他們更加的關心社會,我想林正盛導演提出了最好的方法,透過學習藝術的柔軟之心,去看見人的世界、關照生命,同時相信藝術能創造的無限可能力量。如辛意雲老師所說:『在中美斷交時,台灣最動亂的那段日子裡,林懷民老師開創了雲門舞集,藝術發揮了它的魅力,穩定了台灣人心,也給大家很多勇氣。』

我相信抓住這一個點,藝術的社會實踐落實的方向會更加清析,世代間一直存在的鴻溝也會被跨越。年輕的一代,在樂生運動走出了一種新的社會運動風格,在其中藝術伴演著關鍵角色。一個不是學藝術的人,在雲林念書。她去了台西鄉,看見了工業如何入侵鄉村,又產生了怎樣的危機。她去美國學壁畫,回到台西帶領國中生創造了屬於他們家鄉的蚵殼壁畫,在壁畫的背後是她帶動這個鄉村的國中生更加瞭解自己的家鄉,以及家鄉的危機。

我相信,藝術就是那個支點,我們可以用生命的力量撐起世界。

更多精采報導請參見跨領域學習週活動網頁

沒有留言: